6月18日,中央民族大学张青仁教授作为必威betway中文官网123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谁语争锋”品牌学术活动和“域见观澜-区域国别研究前沿”系列讲座嘉宾,为我们带来题为《人类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范式革新》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副院长陆薇薇教授主持,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力成副教授出席,学院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由外院青工委主办。
张青仁教授深入剖析了人类学作为区域国别研究支撑性学科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势。他结合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东亚和南亚等地的研究案例,阐释了传统区域研究对象的战略意义及其议题对把握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人类学方法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工具。
讲座重点探讨了传统区域国别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范式转型需求。张教授系统介绍了“新区域研究”的核心共识与特征,强调应构建更具动态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区域研究体系,并提出了“关系型区域研究”(relational area studies)的视角,旨在通过“此地”与“彼地”的互动促进多元学术对话。
在阐述人类学如何推动区域国别研究范式革新时,张教授详细解读了田野调查的经验基础。他回溯了马林诺夫斯基确立的田野调查基本规范(如习得当地语言、参与观察、融入当地生活等),分析了格尔兹“阐释人类学”对地方社会文化符号的细致刻画。进而,他重点讲解了马库斯提出的“多点民族志”(multi-sited ethnography),指出其作为对全球化的学术回应,通过追踪人、物、资本与观念的跨区域流动及其动态联结,深入剖析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权力关系与地方适应策略,展现了区域突破传统地理空间限定、转变为动态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的特质。
讲座后半部分,张教授深入探讨了“批判人类学”与“行动人类学”的实践意义。他倡导“行动人类学”,强调其超越传统“描述性学术”的局限,转向更具批判性、介入性和变革性的研究范式。其核心方法论在于摒弃主客二元对立,要求研究者深度嵌入社区,与地方社会多元主体建立平等协作关系,推动人类学者从“观察者”向“协作者”转型。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张青仁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青年教师就如何参与区域国别学研究、实现跨语种跨区域学术合作等问题踊跃提问。师生们还围绕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国际学术互动合作、学术研究立场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张教授结合自身在墨西哥田野的经验,分享了学者参与田野对当地社区的影响,进一步阐释了行动人类学中“观察者悖论”与“互为主体性”的实践内涵。
陆薇薇副院长在总结中再次感谢张青仁教授的精彩分享,强调了关注不同区域与语种对重要学术议题讨论的意义,并表示学院将继续推动青年教师工作坊建设,促进跨语种、跨国别的联动与合作。本次讲座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也为推动人类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度融合与范式革新指明了方向。
(文/王卓文 图/王颐宁 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