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Peter De Costa教授应邀作为必威betway中文官网全球名师讲堂嘉宾及必威西汉姆联官网“谁语争锋”品牌学术活动海外名师工作坊系列讲座嘉宾,为师生带来两场精彩讲座,主题分别为“Emotional Turn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和“Autoethnography for Teacher Identity Research: Prospects and Possibilities”,吸引了学院教师及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讲座由我们韩亚文教授主持。
在第一场讲座中,Peter教授深入探讨了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前沿动态。他指出,学界日益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这些情感与社会环境、制度背景和教育生态的密切关联。研究视角正从个体心理层面逐渐转向社会文化和政治结构层面。Peter教授通过生动实例,展现了该领域的活力与前景,并强调系统考察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情感劳动”及其遵循的“情感规则”,有助于揭示其职业角色的复杂情感动态。这不仅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也为支持语言教师群体、提升其职业认同与福祉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Peter教授建议,应从更具人文关怀和批判意识的角度出发,重塑教师教育研究的范式。
第二场讲座聚焦自传民族志在第二语言教师身份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Peter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民族志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学术领域中存在的多种类型,重点介绍了日益受关注的自传民族志方法。该方法强调研究者对自身教育经验的反思性书写,是探讨教师专业身份形成过程的重要工具。讲座进一步阐述了自传民族志所依托的基本原则、研究步骤与操作流程,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自传民族志在实际教学与研究情境中的具体应用。Peter教授还介绍了自传民族志的延伸形式,如双人自传民族志和协作式自传民族志,彰显了该方法在研究路径与表达形式上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他强调,自传民族志不仅是研究方法,更是促进教师主体意识觉醒与实践变革的路径,有助于揭示身份构建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支持教师的自我理解与表达。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Peter教授对师生提问进行了精辟解答,其深刻见解赢得全场掌声。本次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与国际顶尖学者深度交流、探讨二语教师教育研究前沿的宝贵机会,有力推动了我们在二语教师教育与应用语言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发展,提升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文/李凯旋 图/王颐宁 编辑/张婷婷)